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69章神都

關燈
第69章 神都

早在造假幣那會兒,周晟、張祥都想到了今天,沈雲卿這個始作俑者哪能想不到。

假幣的危害主要在兩點,第一擾亂金融秩序,第二增加通貨膨脹。

第二點要簡單得多,通貨膨脹導致物價上漲,以假亂真的通貨膨脹,是侵占了國家增發貨幣產生的通貨膨脹。同時假幣騙走了貨物,代替了真幣消費,讓假幣的使用者獲利。

而擾亂金融秩序的本質,是破壞了商品交易環節,假幣讓交易變得無法進行,實質就是因為沒有貨幣頭寸,而導致的交易停止。

同時假幣制造恐慌情緒,讓消費者、生產者趨於謹慎。

現代治理假幣是打源頭,抓制販假幣頭子,但現在是他沈雲卿勾結朝廷制販假幣,萬一東窗事發,要抓也是抓他沈雲卿殺頭頂包,所以這條路行不通,也無濟於事,無法解決問題。

但要讓老百姓和巨商把假幣心甘情願無償的交出來,即便是現代社會,也不是人人都這麽自覺去銀行上繳假幣,更何況是當下,所以癥結仍在商品本身上。

假幣的最終目的是通過交易獲取商品,擾亂金融秩序是必然結果,所以只要遏制交易和商品流通環節,就能遏制假幣泛濫。

但問題是,無論什麽交易環節,以什麽方式收繳假幣,損失的都是百姓和商人,換而言之,會讓所有人都吃虧,把多數人推向對立面,這顯然又是當下所不能承受的代價。

因此只有提高假幣的使用門檻和成本,引導假幣的流向,或者說,制造一種可以投資保值的虛假商品,讓假幣奔著暴利去。

當下由於白銀和黃金的稀缺,貴金屬交易的對象主要是高附加值的商品,諸如絲綢、茶葉、白糖、香料、珠寶等等,大宗商品交易由於附加相對較低,仍以銅錢交易為主,根據交易雙方協議,可用貴金屬代為支付一小部分。

因此白銀影響的範圍不在民生產品,而在於中高端商品。

但中高端商品並不能解決民生問題,尤其是反王周照寧的地盤上,急需要解決民生問題,所以假白銀買成中高端商品後,還會轉換成民生商品運往巴蜀。

如果用假白銀直接購買民生商品,不得不面臨兩個問題。

其一,國內災害導致民生商品現在再漲價,但民生商品的生產周期性短,災害平息後,能較快恢覆生產,同時朝廷儲備的幹預,會讓價格下跌,因此存在不確定因素,保值性差。

其二,中高端商品不是普通人必需品,當民生商品生產受到影響,必然影響上游產業鏈。

民生商品生產減少的同時,中高端商品生產減少更快,所以中高端商品的價格漲的也更快,但中高端商品的生產恢覆要比普通民生商品慢。

而朝廷鑄錢的速度更快,因此民生商品保值性低,中高端商品保值性更高。

此外還有一個致命問題,如果假白銀的消息傳開,那麽錢就會砸在自己手裏,所以必須盡快換成保值性更高,體積相對更小,運輸和轉移方便的商品。

而購買民生商品需要更為廣泛的基礎市場,這意味著需要聯絡更多的關系和商人,而中高端商品市場單一而狹窄,交易速度更快,且保值性更強,附加值高,貨物體積更小,一旦交易成功,事後易貨交易,又避免了假白銀流入自己手中。

沈雲卿正是看中這一點,當年與周晟商議後,決定制造一個“投資對象”,以吸引假白銀和江南的巨商資本,在稀釋假白銀危害的同時,打擊貪婪資本。

這種“投資商品”必須有潛在的消費市場,體積小,價格和附加值高,要便於轉移和藏匿,保質期還得長,更重要的是,必須成本夠低,且掌握在朝廷手中。

當天下午,沈雲卿親筆一封快信,差人發往神都張祥府上。布置移交一應瑣事,四天後坐著陳炳言的樓船,沿著京杭大運河,先去河南道,再由河南道走陸路轉去神都,抵達神都已是三月下旬。

因洛陽屬陽,而女子屬陰,“神都”是歷任女皇登基後避諱啟用的專屬地名。

神都所在位於洛河南岸,既不在漢、魏時期洛河東段北岸,也不在隋唐時期洛河西段橫跨洛河,有南北兩城,洛河北岸是皇宮紫微宮,南岸是洛陽城,眼下神都位於洛河南岸,洛陽老城東南,現稱“洛都”。

在現在洛河東南,而不再洛河的西北,神都距離洛水河有些距離,而非挨著洛水建成,與前世印象中的洛陽,在地理位置上有很大出入。

原因是早年北方溫熱,雨水充沛,洛水平原常年洪泛,而洛水東南地勢略高,築城在此能避洪泛。所以出了洛都城,不到邙山、普陽山、嵩山山脈,看不見成片的樹林,滿目盡蒼涼,廣大的平原樹木砍的所剩無幾,罕見有成片的樹林,都改成了農田。

最近幾百年間氣候大變,北方雨水減少,平均氣溫下降,一到秋冬季節,滿眼盡是肅殺蒼涼。

神都目前只有五個縣,而不是後世的八個縣,現在的五個縣分別是孟津、洛寧、伊川、嵩、偃五縣。

其中孟津縣包括了今天的孟津和新安縣,洛寧包括了今年洛寧和宜陽縣,嵩縣包括今天的嵩縣、欒川和汝陽縣南,伊縣包括今天的伊縣和汝陽縣北,偃縣包括今天的偃師和鞏義市以西,行政面積相當大。

神都成城池坐北朝南,倒是沒有唐朝的設有坊市,但設東西兩市。

所謂東西兩市,是為方便生活和交易展開的城市規劃建設。

岐帝國建都長安,遷都洛都是因關中道、京畿道、河北道、河南道產糧不足以保障以長安為中心,方圓兩百裏內一百五六十萬不從事農業勞動人口的吃飯問題,所以帝都必須東遷。

動遷後的首都距離兩淮、江南更近,更重要的是南方的稻米可以經由京杭大運河入黃河,再由黃河入洛水,保障帝都的糧食安全。

遷都前的洛都城格局未定,而長安遷入的行政機構和大量經濟實體需要有序安置,以便於遷都後經濟平穩運行,當時的戶部尚書就提出“以市為城,以商立本”的城建方案。

翻譯成現代的理念,就是以商業、農業市場為中心,建立小區和商業網絡,以首都商業樞紐的特色,建立起以首都為中心的經濟核心區。

換而言之,農業時代的生產生活,必須建立在市場基礎之上,由此形成了神都今日的東西兩市格局。

西市和東市從南至北,各有大市九處,小市二十五。

東市以江南、江淮、兩河、兩湖、東嶺商品為主,西市以關中、隴西、塞外、巴蜀、嶺南、西域、波斯、阿拉伯乃至西秦諸國為主,兩市各有特色,但也有大量重疊。

區別在於客商大都按片區居住,西域來的多住西市,江南來的大都奔東市。但並非絕對,也有交錯現象,取決於交易的商業圈子和基礎設施,但基本維持東西兩市的格局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